一条不到500米的街,有着10多家奶茶店,隔几米就是一家奶茶店,甚至2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挨着一起。这其中包括茶颜悦色、益禾堂、茶百道、蜜雪冰城、coco、书亦,还有一些店主自创的小品牌。
这样的开店环境,在全国并不少见。竞品环绕的奶茶一条街,“拖死”一个品牌需要多久,我见过最短的就3个月。坐拥几万大学生,依然养不活一个“书亦”,而旁边的茶颜悦色,每天排队都能排到大马路上。人流量大,竞争也大,谁能取胜,关键还看消费者愿意为谁买单。
茶颜悦色的服务说得上是茶饮界的天花板,人气跟口碑毫不逊色于喜茶奈雪。在茶颜悦色旁边开店是一场豪赌,也是一场冒险。且先不说一些自创的、没有名气的小牌子,即便像coco这样的连锁品牌,开在茶颜悦色旁边,压力都显而易见。门店生意不好,人流量不大,有资本有实力的姑且可以撑一撑,没资本没实力的“死撑”几个月,也就到头了。
这一排商铺,茶颜悦色在左边,中间是来杯米饮,右边有一个书亦。茶颜悦色每次排长队,来杯米饮门庭冷落,书亦已经关门了。同一地段,同一位置,来杯米饮不算出名,但也有10多家门店;书亦是全国连锁品牌,理论上来说,书亦跟来杯米饮不会被碾压的太过,但实际上,茶颜的生意好太多,几乎占了这一排流量的三分之二。
不止茶颜悦色,茶饮品牌挨着开店,双方都需要勇气。挨着茶颜悦色,名气赢不过;挨着蜜雪冰城,价格赢不过。如果不打造适合自己的“差异”优势,基本上凉的很快。
产品没特色,风格没特色,服务不到位,自创品牌生存艰难,直接关门是常事。稍微还有一点实力的品牌名气茶颜跟茶百道,只能在营销上寻求一点热度,以此“博取”消费者的一些同情。这种方式一次或许有用,但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实际上,奶茶一条街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。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奶茶街数不胜数。
走在大街上,抬头望去,各种各样的奶茶店总能给人一种“开一家奶茶店很容易”的错觉。加之有知名品牌的“品牌效应”,无形中给人“这么知名,这么大的品牌总不会吃亏吧”的心理暗示,很多人把“品牌效应”当做开奶茶店的“定心丸”。
此外,割韭菜的快招品牌总是在告诉你“开一家奶茶店很简单,等着收钱就好”。但实际上,不懂行的小白,赌上全部家当,血亏几十万被割韭菜是屡见不鲜的事。不仅如此,这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,一波倒了一波又起来。
大概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开一家奶茶店。不仅可以实现奶茶自由,还符合消费潮流。部分中产阶级的年轻人,不愿意过打工人的“社畜”生活,选择自己当老板,实现人生跟财富自由。小白入行,基本上是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人流量大、核心商圈、热门景点打卡地是各大品牌首选的开店区。好的位置都想要,而好位置归根结底就是人多。人多才能吸引人消费,消费才能带动品牌发展。有大品牌的市场验证,对于开店新手来说,选址就更省心省力。
各大品牌凑一条街上开店,能聚拢人气,打造热度。形成奶茶聚集地,客流量大,小品牌自身没有流量话题,也没有品牌号召力,更没有强大的粉丝基础,只能截取一些流量,想着开在旁边总能分到一杯羹。
7分甜主打芒果品类,走的是产品差异优势;茶颜悦色定位的是新中式国潮风,走的是风格差异优势;蜜雪冰城主打价优物美,走的是价格差异优势;茶百道线上销量高,走的外卖营销优势。找到适合品牌做的“差异优势”,为自己开路。
在品牌群立的茶饮市场,想要分到一杯羹,跟随跟模仿,注定走不远。长远发展,需要自造太阳。没有知名度就打造知名度;没有特色就打造特色。从产品,从味道,从营销,从服务中找差异。争取做到,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。
过于标新立异的产品创新(奶茶里加大葱花椒,辣椒),会赢得消费者的猎奇式偶发性消费,但难以形成习惯性认知消费;
不合时宜的营销玩法,不仅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,反而削减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值。(喜茶、茶颜悦色打黄色擦边球的文案营销,后果历历在目)
茶饮赛道的产品同质化、品类同质现象已经很明显,突出同质化重围成为突破口。旁边一排的奶茶店卖鲜奶茶,你也卖鲜奶茶;家家都卖椰果奶茶,你也卖,消费者为什么买你的?
都说奶茶店难开,奶茶店不难开,难的是开了奶茶怎么长久地活下来。茶饮市场迎来焦灼的白热化阶段,想在激烈的茶饮市场上分到一杯羹,多考虑消费者的功能需求,休闲需求,社交需求,情感需求。突破需求瓶颈,才能赢得市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